Lines 1-4
Link Here
|
1 |
<?xml version="1.0" encoding="UTF-8"?> |
1 |
<?xml version="1.0" encoding="utf-8"?> |
2 |
<!DOCTYPE guide SYSTEM "/dtd/guide.dtd"> |
2 |
<!DOCTYPE guide SYSTEM "/dtd/guide.dtd"> |
3 |
<guide link="/doc/en/gentoo-x86-install.xml"> |
3 |
<guide link="/doc/en/gentoo-x86-install.xml"> |
4 |
<title>Gentoo Linux 文件 -- Gentoo Linux 1.4_rc3 安裝步驟</title> |
4 |
<title>Gentoo Linux 文件 -- Gentoo Linux 1.4_rc3 安裝步驟</title> |
Lines 113-119
Link Here
|
113 |
<body> |
113 |
<body> |
114 |
<p>使用光碟(LiveCD)開機時, 你應該會看到一個很漂亮的 Gentoo Logo 商標 |
114 |
<p>使用光碟(LiveCD)開機時, 你應該會看到一個很漂亮的 Gentoo Logo 商標 |
115 |
在此, 按下 Enter 鍵開始進入開機階段. 你也可以輸入自訂的選項如:<c>gentoo opt1 opt2</c> |
115 |
在此, 按下 Enter 鍵開始進入開機階段. 你也可以輸入自訂的選項如:<c>gentoo opt1 opt2</c> |
116 |
然後再按Enter鍵.若要查看開機選項, 請按 F2.</p> |
116 |
然後再按Enter鍵.若要查看開機選項, 請按 F2.</p><p> |
117 |
當你按了 Enter 鍵後, 你將會看到標準核心(Kernel)的輸出列表, Kernel 和 initrd 的訊息. 接著是正常的 Linux 開機機制. |
117 |
當你按了 Enter 鍵後, 你將會看到標準核心(Kernel)的輸出列表, Kernel 和 initrd 的訊息. 接著是正常的 Linux 開機機制. |
118 |
你將會自動的登入為 "<c>root</c>" 和隨機的密碼出現在螢幕上(安全考量). |
118 |
你將會自動的登入為 "<c>root</c>" 和隨機的密碼出現在螢幕上(安全考量). |
119 |
登入後,你應該會看見 ("<c>#</c>"). 如果要更換密碼, 輸入 passwd 再依照銀幕上的指令進行即可. |
119 |
登入後,你應該會看見 ("<c>#</c>"). 如果要更換密碼, 輸入 passwd 再依照銀幕上的指令進行即可. |
Lines 205-211
Link Here
|
205 |
<p>如果你使用的光碟是 1.4_rc3 或更新的版本, 你個網路設定應該會再開機時自動設定. 你將可以使用一些光碟上的功能 例如: |
205 |
<p>如果你使用的光碟是 1.4_rc3 或更新的版本, 你個網路設定應該會再開機時自動設定. 你將可以使用一些光碟上的功能 例如: |
206 |
<c>ssh</c>, <c>scp</c>, <c>ping</c>, <c>irssi</c>,<c>wget</c>, <c>lynx</c> 等等...</p> |
206 |
<c>ssh</c>, <c>scp</c>, <c>ping</c>, <c>irssi</c>,<c>wget</c>, <c>lynx</c> 等等...</p> |
207 |
|
207 |
|
208 |
<p>如果網路已經設定好了, 你可以使用 <c">/sbin/ifconfig</c>, 查看一些除了 <c>lo</c> 的網路裝置, 例如 <c>eth0</c>: |
208 |
<p>如果網路已經設定好了, 你可以使用 <c>/sbin/ifconfig</c>, 查看一些除了 <c>lo</c> 的網路裝置, 例如 <c>eth0</c>: |
209 |
</p> |
209 |
</p> |
210 |
<pre caption="/sbin/ifconfig 查看安裝成功的網路卡"> |
210 |
<pre caption="/sbin/ifconfig 查看安裝成功的網路卡"> |
211 |
eth0 Link encap:Ethernet HWaddr 00:50:BA:8F:61:7A |
211 |
eth0 Link encap:Ethernet HWaddr 00:50:BA:8F:61:7A |
Lines 301-307
Link Here
|
301 |
<title>網路可以連了!?</title> |
301 |
<title>網路可以連了!?</title> |
302 |
<body> |
302 |
<body> |
303 |
<p>你到達這邊時, 網路應該已經設定好並且可以用了. 你應該可以使用 |
303 |
<p>你到達這邊時, 網路應該已經設定好並且可以用了. 你應該可以使用 |
304 |
<c>ssh</c>, <c>scp</c>, <c">lynx</c>, <c>irssi</c> 和 <c>wget</c> 連線到網路上</p> |
304 |
<c>ssh</c>, <c>scp</c>, <c>lynx</c>, <c>irssi</c> 和 <c>wget</c> 連線到網路上</p> |
305 |
</body> |
305 |
</body> |
306 |
</section> |
306 |
</section> |
307 |
</chapter> |
307 |
</chapter> |
Lines 349-365
Link Here
|
349 |
<section> |
349 |
<section> |
350 |
<title>硬碟分割和 fdisk</title> |
350 |
<title>硬碟分割和 fdisk</title> |
351 |
<body> |
351 |
<body> |
352 |
<p> U在Linux底下,我們會用<c">mkfs</c> (或是 <c>mke2fs</c>, 還有 |
352 |
<p> U在Linux底下,我們會用<c>mkfs</c> (或是 <c>mke2fs</c>, 還有 |
353 |
<c>mkreiserfs</c> 等等) 建立檔案系統.</p> |
353 |
<c>mkreiserfs</c> 等等) 建立檔案系統.</p> |
354 |
|
354 |
|
355 |
<p> 當然, 你也可以使用整個硬碟來當一個分割區. 一個分割區代表著 <i>整個</i> 硬碟. |
355 |
<p> 當然, 你也可以使用整個硬碟來當一個分割區. 一個分割區代表著 <i>整個</i> 硬碟. |
356 |
例: <c>/dev/hda</span> 或是 <c">/dev/sda</c>. 但是從未有人這樣做過. |
356 |
例: <c>/dev/hda</c> 或是 <c>/dev/sda</c>. 但是從未有人這樣做過. |
357 |
大部分的 Linux 都是將分割區切成小塊一點. 所設定的分割區 我們就叫他 "partitions" |
357 |
大部分的 Linux 都是將分割區切成小塊一點. 所設定的分割區 我們就叫他 "partitions" |
358 |
你可以利用 <c>fdisk</c> 設定每個硬碟內有幾個分割區及大小 </p> |
358 |
你可以利用 <c>fdisk</c> 設定每個硬碟內有幾個分割區及大小 </p> |
359 |
|
359 |
|
360 |
<p> 我們可以使用 <c>fdisk</c>來看硬碟的分割表. 所以我們需要提供 block device(硬碟) 給 fdisk. </p> |
360 |
<p> 我們可以使用 <c>fdisk</c>來看硬碟的分割表. 所以我們需要提供 block device(硬碟) 給 fdisk. </p> |
361 |
|
361 |
|
362 |
<note>除了 fdisk <c">cfdisk</c>以外, 你也可以使用 <c>parted</c> 和 <c>partimage</c>進行分割</note> |
362 |
<note>除了 fdisk <c>cfdisk</c>以外, 你也可以使用 <c>parted</c> 和 <c>partimage</c>進行分割</note> |
363 |
|
363 |
|
364 |
<pre caption="使用 fdisk"> |
364 |
<pre caption="使用 fdisk"> |
365 |
# fdisk /dev/hda |
365 |
# fdisk /dev/hda |
Lines 415-430
Link Here
|
415 |
</p> |
415 |
</p> |
416 |
|
416 |
|
417 |
<p> |
417 |
<p> |
418 |
每個分割區的名稱會出現在列表的最左邊, 從 <c>/dev/hda1 到 <c>/dev/hda9</c> |
418 |
每個分割區的名稱會出現在列表的最左邊, 從 <c>/dev/hda1</c> 到 <c>/dev/hda9</c> |
419 |
在早期的時代, 分割軟體最多只能分割到4塊. 說實在的,有點限制. 因此, 新版的 fdisk |
419 |
在早期的時代, 分割軟體最多只能分割到4塊. 說實在的,有點限制. 因此, 新版的 fdisk |
420 |
可以使用<i>extension partitioning</i>. 一個延續的分割區(Extended partitioning)可以建立更多的分割區. |
420 |
可以使用<i>extension partitioning</i>. 一個延續的分割區(Extended partitioning)可以建立更多的分割區. |
421 |
我們叫他 <i>logical</i>分割區. 因此才解決了4個分割區的限制. |
421 |
我們叫他 <i>logical</i>分割區. 因此才解決了4個分割區的限制. |
422 |
</p> |
422 |
</p> |
423 |
|
423 |
|
424 |
<p> |
424 |
<p> |
425 |
<c>hda5</c>之前的分割區, 我們稱它為 Primary (基本) 分割區. </p>而在後面的稱為 <c>logical</c>分割區. |
425 |
<c>hda5</c>之前的分割區, 我們稱它為 Primary (基本) 分割區. </p><p>而在後面的稱為 <c>logical</c>分割區. |
426 |
</p> |
426 |
</p> |
427 |
從以上範例來看, <c>hda1</c> 到 <c>hda3</c>為基本分割區. <c>hda4</c> 為 <c>hda5</c> 到 <c>hda9</a>的定義. |
427 |
<p>從以上範例來看, <c>hda1</c> 到 <c>hda3</c>為基本分割區. <c>hda4</c> 為 <c>hda5</c> 到 <c>hda9</c>的定義. |
428 |
所以我們可以說<i>可以作為檔案系統的分割區</i>只有 <c>hda1</c> 到 <c>hda3</c> 和 <c>hda5</c> 到 <c>hda9</c> |
428 |
所以我們可以說<i>可以作為檔案系統的分割區</i>只有 <c>hda1</c> 到 <c>hda3</c> 和 <c>hda5</c> 到 <c>hda9</c> |
429 |
</p> |
429 |
</p> |
430 |
|
430 |
|
Lines 509-515
Link Here
|
509 |
</p> |
509 |
</p> |
510 |
|
510 |
|
511 |
<impo>這些步驟將會把硬碟上的資料<b>全部清除</b>. 如果你沒有重要資料的話, |
511 |
<impo>這些步驟將會把硬碟上的資料<b>全部清除</b>. 如果你沒有重要資料的話, |
512 |
<b></b>請再次確定你選擇對的硬碟</b> |
512 |
<b>請再次確定你選擇對的硬碟</b> |
513 |
</impo> |
513 |
</impo> |
514 |
|
514 |
|
515 |
<p>現在, 我要把們所有的分割區刪除. 你可以輸入 <c>d</c> 再按 Enter. |
515 |
<p>現在, 我要把們所有的分割區刪除. 你可以輸入 <c>d</c> 再按 Enter. |
Lines 580-588
Link Here
|
580 |
|
580 |
|
581 |
<p>接下來, 我們需要建立 swap 分割區. 輸入 <c>n</c> 建立一個新的分割區. 然後 <c>p</c> |
581 |
<p>接下來, 我們需要建立 swap 分割區. 輸入 <c>n</c> 建立一個新的分割區. 然後 <c>p</c> |
582 |
告訴 fdisk 你要一個基礎型(primary)的分割區. 接著輸入 <c>2</c>. 當 fdisk 問起 "first cylinder"時 |
582 |
告訴 fdisk 你要一個基礎型(primary)的分割區. 接著輸入 <c>2</c>. 當 fdisk 問起 "first cylinder"時 |
583 |
請按 enter. 之後,當 fdisk 問起 "last cylinder" 時 請輸入 <c>+512M</c>. 當步驟完成後, 請按 <c>t</t> |
583 |
請按 enter. 之後,當 fdisk 問起 "last cylinder" 時 請輸入 <c>+512M</c>. 當步驟完成後, 請按 <c>t</c> |
584 |
設定系統類型. 你將要輸入 <c>82</c> 告訴系統這是一個 swap 分割區. |
584 |
設定系統類型. 你將要輸入 <c>82</c> 告訴系統這是一個 swap 分割區. |
585 |
當以上步驟完成後, 輸入 <c>p</p> 你的分割區列表將會看起來像這樣... |
585 |
當以上步驟完成後, 輸入 <c>p</c> 你的分割區列表將會看起來像這樣... |
586 |
</p> |
586 |
</p> |
587 |
|
587 |
|
588 |
<pre caption="Swap 分割區以建立完成"> |
588 |
<pre caption="Swap 分割區以建立完成"> |
Lines 714-720
Link Here
|
714 |
</pre> |
714 |
</pre> |
715 |
<p>如果你想使用穩定點的系統 建立 ext3 的指令為: |
715 |
<p>如果你想使用穩定點的系統 建立 ext3 的指令為: |
716 |
<c>mke2fs -j</c>:</p> |
716 |
<c>mke2fs -j</c>:</p> |
717 |
<pre caption="建立 ext3 的檔案系統""> |
717 |
<pre caption="建立 ext3 的檔案系統"> |
718 |
# <c>mke2fs -j /dev/hda3</c> |
718 |
# <c>mke2fs -j /dev/hda3</c> |
719 |
</pre> |
719 |
</pre> |
720 |
<note>你可以在以下的網址找到關於 Linux 2.4 的 ext3 系統 |
720 |
<note>你可以在以下的網址找到關於 Linux 2.4 的 ext3 系統 |
Lines 950-956
Link Here
|
950 |
# <c>emerge system</c> |
950 |
# <c>emerge system</c> |
951 |
</pre> |
951 |
</pre> |
952 |
<p> |
952 |
<p> |
953 |
編譯系統需要一段時間, 筆者建議你去玩 PS2 的 "Star Wars - Super Bombad Racing&;quot |
953 |
編譯系統需要一段時間, 筆者建議你去玩 PS2 的 "Star Wars - Super Bombad Racing" |
954 |
</p> |
954 |
</p> |
955 |
<p>When this process completes, your system will be the equivalent of a stage3 system. You have |
955 |
<p>When this process completes, your system will be the equivalent of a stage3 system. You have |
956 |
a couple of choices on how to continue |
956 |
a couple of choices on how to continue |
Lines 1067-1073
Link Here
|
1067 |
any ReiserFS partitions; the same goes for "Ext3". If you're using XFS, enable the |
1067 |
any ReiserFS partitions; the same goes for "Ext3". If you're using XFS, enable the |
1068 |
"SGI XFS filesystem support" option. It's always a good idea to leave ext2 |
1068 |
"SGI XFS filesystem support" option. It's always a good idea to leave ext2 |
1069 |
enabled whether you are using it or not. Below are some common options that you will need: |
1069 |
enabled whether you are using it or not. Below are some common options that you will need: |
1070 |
為了要確保你編譯的核心無誤, 你必須要確定以下提供的建議<i>有內建(而不是使用模組的方式)到<i></i> 核心l裡面. |
1070 |
為了要確保你編譯的核心無誤, 你必須要確定以下提供的建議<i>有內建(而不是使用模組的方式)到</i> 核心l裡面. |
1071 |
如果你有任何 "ReiserFS" 和 "ext3" 的分割區, 另外, 不論你是否使用 ext2, 請把 ext2 設為內建. |
1071 |
如果你有任何 "ReiserFS" 和 "ext3" 的分割區, 另外, 不論你是否使用 ext2, 請把 ext2 設為內建. |
1072 |
下面是一些編譯核心時該注意的提示 |
1072 |
下面是一些編譯核心時該注意的提示 |
1073 |
</warn> |
1073 |
</warn> |
Lines 1116-1122
Link Here
|
1116 |
<p>如果你使用 IDE 燒錄機, 那你需要內建 SCSI emulation. |
1116 |
<p>如果你使用 IDE 燒錄機, 那你需要內建 SCSI emulation. |
1117 |
你需要勾選:"ATA/IDE/MFM/RLL support" ---> "IDE, ATA and ATAPI Block |
1117 |
你需要勾選:"ATA/IDE/MFM/RLL support" ---> "IDE, ATA and ATAPI Block |
1118 |
devices" ---> "SCSI emulation support" (我把他們設為模組型態). |
1118 |
devices" ---> "SCSI emulation support" (我把他們設為模組型態). |
1119 |
還有,在 "SCSI support" 底下, 勾選 "SCSI support", "SCSI CD-ROM support" 和 |
1119 |
還有,在 "SCSI support" 底下, 勾選 "SCSI support", "SCSI CD-ROM support" 和 |
1120 |
"SCSI generic support" 如果你也把以上那些設為模組, 你將要在編譯完成時輸入 <c>echo -e "ide-scsi\nsg\nsr_mod" |
1120 |
"SCSI generic support" 如果你也把以上那些設為模組, 你將要在編譯完成時輸入 <c>echo -e "ide-scsi\nsg\nsr_mod" |
1121 |
>> /etc/modules.autoload</c>必便開機時自動啟動. |
1121 |
>> /etc/modules.autoload</c>必便開機時自動啟動. |
1122 |
</p> |
1122 |
</p> |
Lines 1148-1154
Link Here
|
1148 |
<impo> |
1148 |
<impo> |
1149 |
Metalog 將會把紀錄以區塊(blocks)的方式塊輸出到硬碟上. 這樣的話,紀錄訊息才部會會馬上變成系統紀錄(system logs). |
1149 |
Metalog 將會把紀錄以區塊(blocks)的方式塊輸出到硬碟上. 這樣的話,紀錄訊息才部會會馬上變成系統紀錄(system logs). |
1150 |
如果你正在除錯一個系統服務, 那麼metalog的方式將會變成不太適用.. 當你的 Gentoo Linux 系統安裝完成後, 你可以送出一個 URSR1 的訊息給 |
1150 |
如果你正在除錯一個系統服務, 那麼metalog的方式將會變成不太適用.. 當你的 Gentoo Linux 系統安裝完成後, 你可以送出一個 URSR1 的訊息給 |
1151 |
metalog. 這樣將會暫時性的關閉. 你可以使用 <i>tail -f <path>/va/log/任何東西/項目</i> 除錯. |
1151 |
metalog. 這樣將會暫時性的關閉. 你可以使用 <i>tail -f <path>/var/log/</path>任何東西/項目</i> 除錯. |
1152 |
USR2 將會啟動 metalog. 如果你要永久關閉此項緩衝區的功能, 你可以到 <path>/etc/conf.d/metalog</path> 把 METALOG_OPTS="-B" 改成 |
1152 |
USR2 將會啟動 metalog. 如果你要永久關閉此項緩衝區的功能, 你可以到 <path>/etc/conf.d/metalog</path> 把 METALOG_OPTS="-B" 改成 |
1153 |
METALOG_OPTS="-B -s" |
1153 |
METALOG_OPTS="-B -s" |
1154 |
</impo> |
1154 |
</impo> |
Lines 1337-1343
Link Here
|
1337 |
# <c>nano -w /etc/rc.conf</c> |
1337 |
# <c>nano -w /etc/rc.conf</c> |
1338 |
</pre> |
1338 |
</pre> |
1339 |
<p>按照檔案裡面的引導, 將系統的基礎設定. 請確定 <c>CLOCK</c> 有設定過. |
1339 |
<p>按照檔案裡面的引導, 將系統的基礎設定. 請確定 <c>CLOCK</c> 有設定過. |
1340 |
國際鍵盤的使用者將需要設定 <c>KEYMAP</c> (可以查閱<path>/usr/share/keymaps</pat> 查看可用的選項). |
1340 |
國際鍵盤的使用者將需要設定 <c>KEYMAP</c> (可以查閱<path>/usr/share/keymaps</path> 查看可用的選項). |
1341 |
</p> |
1341 |
</p> |
1342 |
</body> |
1342 |
</body> |
1343 |
</section> |
1343 |
</section> |
Lines 1394-1400
Link Here
|
1394 |
</pre> |
1394 |
</pre> |
1395 |
|
1395 |
|
1396 |
<p>接下來為以上兩個指令的解說. 第一個 <c>root ( )</c> 是告訴 GRUB 你的開機分割區的位址. |
1396 |
<p>接下來為以上兩個指令的解說. 第一個 <c>root ( )</c> 是告訴 GRUB 你的開機分割區的位址. |
1397 |
(在我們的例子裡, <path>/dev/hda1</path> 或是 GRUB 適用的 <path>(hd0,0). 第二, <c>setup ( )</c> |
1397 |
(在我們的例子裡, <path>/dev/hda1</path> 或是 GRUB 適用的 <path>(hd0,0)</path>. 第二, <c>setup ( )</c> |
1398 |
是開機紀錄(boot record) 將會在你指定的地方設定特別的檔案. 在筆者的例子中, 我想把開機紀錄 放在硬碟的 MBR上 |
1398 |
是開機紀錄(boot record) 將會在你指定的地方設定特別的檔案. 在筆者的例子中, 我想把開機紀錄 放在硬碟的 MBR上 |
1399 |
所以我將指定 <path>/dev/hda</path> (也是 GRUB 中的 <path>(hd0)</path>). |
1399 |
所以我將指定 <path>/dev/hda</path> (也是 GRUB 中的 <path>(hd0)</path>). |
1400 |
如果我是使用其他的開機程式(Boot Loader), 我將需要把 GRUB 設為第二開機程式. |
1400 |
如果我是使用其他的開機程式(Boot Loader), 我將需要把 GRUB 設為第二開機程式. |
Lines 1586-1592
Link Here
|
1586 |
我們也有好用的 <uri link="http://www.gentoo.org/doc/en/desktop.xml">桌上型設定</uri>. 將會幫助你繼續 |
1586 |
我們也有好用的 <uri link="http://www.gentoo.org/doc/en/desktop.xml">桌上型設定</uri>. 將會幫助你繼續 |
1587 |
設定你的 Gentoo Linux. |
1587 |
設定你的 Gentoo Linux. |
1588 |
此外, 還有 <uri link="http://www.gentoo.org/doc/en/portage-user.xml">Portage 手冊</uri> 幫助你了解 Portage. |
1588 |
此外, 還有 <uri link="http://www.gentoo.org/doc/en/portage-user.xml">Portage 手冊</uri> 幫助你了解 Portage. |
1589 |
你可以到 <uri link="http://www.gentoo.org/main/en/docs.xml">找到其他的文章. 如果你有任何關於安裝的問題, |
1589 |
你可以到 <uri link="http://www.gentoo.org/main/en/docs.xml">找到其他的文章</uri>. 如果你有任何關於安裝的問題, |
1590 |
請到 <uri link="http://www.gentoo.doc/en/faq.xml">問與答</uri>. |
1590 |
請到 <uri link="http://www.gentoo.doc/en/faq.xml">問與答</uri>. |
1591 |
最後, 歡迎你使用 Gentoo Linux! |
1591 |
最後, 歡迎你使用 Gentoo Linux! |
1592 |
</p> |
1592 |
</p> |
Lines 1624-1630
Link Here
|
1624 |
# <c>emerge gentoo-stats</c> <codenote>安裝 gentoo-stats</codenote> |
1624 |
# <c>emerge gentoo-stats</c> <codenote>安裝 gentoo-stats</codenote> |
1625 |
# <c>gentoo-stats --new</c> <codenote>申請新的系統號碼</codenote> |
1625 |
# <c>gentoo-stats --new</c> <codenote>申請新的系統號碼</codenote> |
1626 |
</pre> |
1626 |
</pre> |
1627 |
<p>第二個指令將申請一個系統號碼, 此號碼會被自動地放到 <path>/etc/gentoo-stats/gentoo-stats.conf</conf>. |
1627 |
<p>第二個指令將申請一個系統號碼, 此號碼會被自動地放到 <conf>/etc/gentoo-stats/gentoo-stats.conf</conf>. |
1628 |
你可以編輯此檔查看其他的設定選項. |
1628 |
你可以編輯此檔查看其他的設定選項. |
1629 |
</p> |
1629 |
</p> |
1630 |
<p>接下來我們將需要把統計程式(gentoo-stats) 設為自動檢察. (不需要使用 root 的權限) |
1630 |
<p>接下來我們將需要把統計程式(gentoo-stats) 設為自動檢察. (不需要使用 root 的權限) |